是指各種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者慢性炎癥,目前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認識有所提高,普遍認為其發(fā)病率比以往增多,下列已被證實可引起心肌炎,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等,其中以柯薩奇病毒最常見。 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在心肌內繁殖,亦可通過毒素作用造成心肌代謝紊亂或侵犯血管影響心肌血供引起心肌損害,免疫反應在發(fā)病起重要作用。根據病情輕重臨床表現相差懸殊,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可猝死或者心力衰竭。 發(fā)病前一至兩周,多數患者先有發(fā)熱,全身酸痛,咽痛,咳嗽,腹瀉等,隨后有胸痛,心悸,重癥者則有氣急甚至休克。持續(xù)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第一心音減弱,半數以上病人有心律失常,以過早搏動或房室傳導阻滯最常見,約半數病人有心臟擴大,重癥患者有舒張性奔馬律,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 心電圖檢查有S-T段,T波改變和各種類型的早搏而臨床上并無風濕,高血壓,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臟病病因的證據。 確診為心肌炎后應臥床休息到體溫下降至正常后3至4周,待各項檢查基本恢復正常,然后再逐漸起床活動。如病情重危,有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急性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等情況可以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病情一般者,在病程10天內不主張采用,病程已超過10天,其他療效無效,可考慮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