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的診斷方法
時間:2015-09-02來源:求醫(yī)網(wǎng)
40歲以下女性如有單側或雙側肢體、腦動脈出現(xiàn)缺血癥狀,近期突然出現(xiàn)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或出現(xiàn)無脈征(頸動脈、橈動脈和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及有眼底病變者的癥狀時,應懷疑為大動脈炎。目前大動脈炎的診斷標準采用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出的分類標準。
1、發(fā)病年齡在40歲以下;
2、肢體間歇性運動障礙:活動時一個或多個肢體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乏力和肌肉不適,以上肢明顯;
3、一側或雙側肱動脈搏動減弱;
4、雙側上肢收縮壓差大于10mmHg;
5、一側或雙側鎖骨下動脈或腹主動脈聞及雜音;
6、血管造影異常,主動脈一級分支或上下肢近端的大動脈狹窄或閉塞,病變常為局灶或節(jié)段性,而且不是由動脈硬化、纖維肌發(fā)育不良或類似原因引起。
滿足上述3條或以上即可診斷為大動脈炎,這個診斷標準的敏感性為90.5%,特異性為97.8%。
另外,血清抗主動脈抗體測定對大動脈炎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血清抗主動脈抗體滴度≥1∶32為陽性,≤1∶16為陰性。大動脈炎患者陽性率可達91.5%,其中滴度≥1∶64者占65%,假陰性占8.5%。血沉是反映大動脈炎病變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約43%的患者血沉快,可快至130mm/h。其中發(fā)病10年以內(nèi)者,多數(shù)血沉增快,大于10年者則病情趨于穩(wěn)定,血沉大多恢復正常。
查看更多關于大動脈炎的診斷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