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骨科醫(yī)院是一所集醫(yī)療、教學、科研、生產于一體的市級國有醫(yī)療機構。1953年由幾位擁有優(yōu)秀技術(包括正骨水、云香精發(fā)明人的...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yī)院庫 > 玉林市骨科醫(yī)院 > 醫(yī)院資訊 > 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因素及干預預防措施
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因素及干預預防措施
時間:2012-11-08 13:05來源:求醫(yī)網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征,骨強度減低,從而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疾病。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老年人中因輕微暴力引起的脆性骨折,占肱骨近端骨折的75%,髖部骨折的80%,脛骨及踝部骨折的60%,橈骨遠端骨折的50%。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的性別構成比具有較顯著的臨床特征。女性占68.32%,男性31.68%。女性明顯高于男性,主要原因是女性絕經以后,隨著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迅速丟失,而男性則呈緩慢丟失過程。這種因男女性激素的不同改變導致的骨代謝的不同變化,形成了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性別特征。
一、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因素
1、骨量減少,骨脆性增高
增齡所致的骨量減少、骨脆性增高是骨質疏松性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臨床流行病學和骨量測定的研究結果證實,骨折部位的低骨量是骨折發(fā)生的最重要因素。骨轉換在骨小梁表面進行,松質骨骨小梁表面積大,因而富含松質骨的骨組織,如脊椎骨椎體、橈骨遠端、股骨近端等,在老化過程中骨量丟失較快,骨組織結構的完整性易遭破壞,更容易骨折。老年人骨質變脆,力學強度降低,即骨承受和抵抗外力的能力減弱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內部原因。骨強度80%取決于骨礦密度,低骨密度與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高發(fā)病率有密切關系。Cummings等報道,低股骨頸骨密度每降低一個標準差,年齡調整的髖部骨折危險性將增加2.6倍。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牢固地確立了低骨密度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單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2、骨的幾何結構改變
這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老年人從60~80歲,髖部骨折的危險度增加13倍,但此階段骨密度的降低僅使骨折危險度增加1倍,因此必定還有其他因素,如骨的結構、分布、肌力、身體平衡穩(wěn)定性及跌倒等。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證實,骨質疏松性骨折除由骨量減少引起外,骨結構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骨質疏松的病理改變不僅有骨量變化,即骨密度的減少,而且有骨結構的改變,這種骨結構的變化明顯影響骨骼的強度。
骨質疏松的病理改變?yōu)楣切×鹤兗?,數目減少,造成殘存骨小梁的負荷加重,降低了骨小梁的強度。骨的幾何形狀決定了骨的結構力學特征,而骨的微細結構則直接影響骨的材料力學性能,骨結構的微小變化就可使骨的強度明顯下降。閻景龍等研究發(fā)現(xiàn),卵巢切除后大鼠脛骨近端干骺端骨小梁明顯變細,部分小梁中斷,逐漸被吸收,骨小梁之間距離增寬,骨小梁連接遭到破壞。上述變化必將導致松質骨的整體力學強度下降,這可能是造成纖維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生物力學的四大特點之一是微結構的完整程度。鋼鐵的強度比骨大而其壽命卻比骨短,就是因為它無法自我修復而使材料內部的微損傷不斷所致。骨組織中的微裂痕,正常情況下可以經過骨重建完全修復。但如果其產生速度太快,數量太多,超越了骨組織自我修復能力,則會產生疲勞骨折。所以,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原因還在于顯微骨折的修復功能降低,造成顯微骨折的積累,在受到輕微外力時即可產生骨折。
研究認為,骨質疏松容易引起骨折的原因是:(1)重復機械性微小損傷,不恰當的勞動強度加大所致。(2)修復過程延遲。椎骨造血骨髓正常約占75% ,骨細胞的增殖決定于這種造血干細胞的多少,隨年齡的增加,老年人鈣代謝障礙,造血髓細胞僅為正常的一半,骨細胞減少,空骨陷窩增多,70歲以后哈氏系統(tǒng)有35%的空骨陷窩,表現(xiàn)骨內膜吸收,髓腔擴大,皮質骨變薄,小梁骨與皮質骨成等比例減少,抗骨折的骨強度明顯降低,骨修復率小于微小損傷的發(fā)生率。 (3)骨一定體積減少。小梁骨的丟失,加重了剩余骨的負重,更容易引起微小損傷。
3、其他因素
有學者認為,跌倒的頻率和程度也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的基本因素。超過90% 的髖部骨折是由跌倒所致。老年人易跌倒,髖部首先著地受力是骨折的直接原因。Courtney等發(fā)現(xiàn),老年人股骨的強度和能量吸收能力分別只有青年人的一半和三分之一,意味著老年人簡單的跌倒就會有股骨骨折的風險。骨折風險增加的因素包括:大粗隆處或附近直接受撞擊;缺乏保護性措施,如伸開上肢以防止跌倒;局部軟組織能量吸收不充分等 。造成老年人易摔倒的原因很多,如老年性視力下降,白內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所致視力障礙,高血壓、低血壓,以及美尼爾氏綜合征、腦血管病變、頸椎病、腰椎退變等,涉及多學科疾病。
二、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干預預防措施
1 確定高危人群,幫助評估骨質疏松性骨折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齡、女性絕經后、骨折家族史、低體重、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煙、過度飲酒、過多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缺乏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和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或長期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和利尿劑)等。對其采取骨折風險評估 ,幫助其分析可能誘發(fā)骨折因素,提出預防骨折措施。
2 對高危人群的安全防護指導
對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對其加強安全防護指導,告訴他們跌倒的不良后果以及預防措施,如上廁所、起床、洗澡等要站穩(wěn)后才移步,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上下樓梯、乘公共汽車要扶著扶手。地板不宜過濕,穿舒適而防滑的鞋,以防地板打滑引起跌倒。高齡骨質疏松患者應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以減少碰撞。對行走不穩(wěn)、下肢肌力較差的老年人備有拐杖輔助。平時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負重,必要時使用腰圍,有利于預防椎體骨折的發(fā)生。
3 老年人運動方式與環(huán)境要求
運動對骨量影響的機理較為復雜,據報道可能與運動可以提高血清的性激素水平;運動時可以提高體內1,25(OH)2D3水平,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運動可促進鈣離子在骨組織的沉積,提高全身骨骼的應力刺激,降低絕經后婦女血中PTH水平等有關。老年人無嚴重的慢性病、行動障礙,可適當參加戶外群體活動。運動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適合老年人,戶外活動可開闊胸懷,呼吸新鮮空氣;日光照射皮膚有利于體內維生素的合成和鈣的吸收。外出運動較好結伴同行。如遇有跌倒危險時可相互提醒。居住環(huán)境應適合老年人的特點,室內燈光明亮,光線分布均勻,地板平坦,使用防滑低磚,避免碰撞、滑倒。物品擺設不宜太高,方便取放。衛(wèi)生間設坐廁并安置扶手,床的高低也要考慮到方便老年人。避免因居住環(huán)境因素引發(fā)跌倒。
4 骨質疏松的干預治療
從飲食中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 ,鈣的來源主要是奶制品、豆制品、海產品,如牛奶、海魚、豆腐、芝麻、蔬菜等。研究證明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 能提高老年人運動的協(xié)調性。護理人員應科學地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 ,但須慎重,以防產生不良后果。科學選擇抗骨質疏松藥物,在醫(yī)師指導下正規(guī)應用,可有效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