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癥(暫無)
菌血癥的診斷鑒別方法
一、診斷
菌血癥的診斷應從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體腔,關節(jié)間隙,軟組織和病損的皮膚獲取膿液或體液作革蘭氏染色和培養(yǎng),血液培養(yǎng)應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培養(yǎng),應間隔1小時作2次血培養(yǎng),每次應從不同部位靜脈切開取血,2次血培養(yǎng)用于菌血癥的初期診斷已足夠,但陰性的染色或培養(yǎng)結果不能排除菌血癥,特別是以前已接受過抗 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癥,這種最起碼2次血培養(yǎng)的標本應取自經過適當準備的靜脈切開部位,此外,還可對痰液,導管插入部位和傷口的標本進行培養(yǎng)。
符合下列客觀指標中的2項或2項以上者可認為是以前稱謂的敗血性綜合征,即現(xiàn)在的系統(tǒng)性炎癥應答綜合征:體溫>38℃或<36℃;心 率>90次 /min;呼吸率>20次/min或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32mmHg;血白細胞計數(shù)>12000/μl 或<4000/μl,或未成熟白細胞>10%,典型的白細胞計數(shù)是起初降至<4000/μl,然后在 2~6小時升至>15000/μl,并且未成熟型明顯增加。
二、鑒別診斷
1,敗血癥:細菌侵入血液并迅速生長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癥狀,發(fā)病特點是開始劇烈寒戰(zhàn),以后持續(xù)40~41℃的高熱,伴有出汗,頭痛,惡心。
2,毒血癥: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產生全身性持續(xù)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由于血液中的菌毒素可直接破壞血液中的血細胞,所以往往出現(xiàn)貧血現(xiàn)象,血液培養(yǎng)找不到細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嚴重損傷,血管栓塞,腸梗阻等病變,雖無細菌感染,但大面積組織破壞產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癥。
3,膿血癥:身體里化膿性病灶的細菌,通過血液循環(huán)“周游列國”,播散到其他部位產生新的化膿病灶時,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癥狀,發(fā)病特點與敗血癥相仿,但在身體上可找到多處化膿病灶,甚至有許多膿瘡。
- 友情鏈接:
- 菌血癥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