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紫癜的方法是什么
時間:2015-10-08來源:求醫(yī)網(wǎng)
紫癜對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的臨床表現(xiàn)為出血點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僅于過敏性紫癜時可稍隆起,開始為紫紅色,壓不退色,以后逐漸變淺,至兩周左右變黃而消退,紫癜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中醫(yī)治療紫癜的方法是什么。
一、風(fēng)邪襲表,邪熱內(nèi)蘊
癥見突然起病,兩上下肢甚則少腹、臀部出現(xiàn)紅色斑點,自覺經(jīng)常瘙癢,繼之斑點轉(zhuǎn)為紫色,兼有腹痛或關(guān)節(jié)疼痛,尿赤,舌質(zhì)淡紅或略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滑有力。治宜散風(fēng)祛邪,清營涼血。
方選大連翹飲合清營湯加減:浮萍、柴胡、蟬蛻、水牛角、金銀花、竹葉心、鮮茅根、連翹、紫草、丹皮、生地、小薊,若瘙癢重,加防風(fēng)、黃芩,腹痛重,加白芍、甘草,尿血重,加地榆。
二、里熱熾盛,血熱妄行
癥見紫癜反復(fù)不愈,以上下肢遠端、少腹部及臀部為著,分布較密,此起彼伏,退后驟起,尿澀赤,或暗紅,舌紅或略暗,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解毒、涼血化斑,佐以利尿。
方選清營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連翹、丹參、鮮茅根、敗醬草、小薊、車前于、地榆。若皮膚瘙癢,加白鮮皮、黃芩、防風(fēng),血尿重,加蒲黃炭,小薊、三七粉。
三、熱灼津液,瘀血內(nèi)阻
癥見皮膚紫癱,成批出現(xiàn),色紫暗,此起彼伏,以上下肢伸側(cè)、足背為稠密,白睛有紫紅色血絡(luò),胞瞼灰暗,腹痛夜重,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便血、尿血。舌質(zhì)暗紅,舌下青筋紫暗,舌苔薄黃,脈澀或弦數(shù)。治宜滋陰涼血、活血化瘀,佐以解毒。
方選犀角地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桃仁,紅花、阿膠、玄參、當(dāng)歸、川芎、蒲公英、連翹、小薊,茅根,熱重,加石膏、知母,有蕁麻疹,加防風(fēng)、黃芩,陰虛重,加龜板、鱉甲。
四、腎陰虧虛,陰虛火旺
癥見皮膚紫斑,色紅或紫紅,以下肢、少腹為主,納谷不香,伴頭昏,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或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治宜滋陰補腎,清熱涼血。
方選知柏地黃丸合茜根散加減,知母、黃柏、生地、山萸肉、丹皮、茜草根、側(cè)柏葉、黃芩、阿膠、甘草。陰虛甚者,加龜板、鱉甲、旱蓮草、女貞子:血熱甚者,加紫草、赤芍,尿血重者,加地榆、茅根、仙鶴草。
五、脾氣虧虛,氣不攝血
癥見上下肢皮膚散在紫斑,斑色暗淡,時起時消,勞則加重,心悸氣短,尿赤尿血,頭昏、倦怠乏力,納呆,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苔白,脈弱。治宜健脾養(yǎng)血,益氣攝血。
方選歸睥湯合黃芪建中湯:人參、白術(shù)、黃芪、當(dāng)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桂枝、白芍、地榆、大棗。若尿血重,加仙鶴草,槐花,氣虛重,重用人參、黃芪。
六、陽虛失運,水濕停滯
癥見紫癜消退,面色楓白,神倦乏力周身浮腫,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納呆,尿少便溏,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緩無力。治宜溫陽健脾,化氣行水。
方選真武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制附于、黨參、黃芪、白術(shù)、云苓、山藥、大腹皮、陳皮、當(dāng)歸,干姜。尿蛋白較多;加菟絲子、山萸肉、桑螵蛸、金櫻子,血清蛋白低加紫河車、鹿角膠。
七、脾腎陽衰,濁邪上逆
癥見紫癜已退,但面色晦滯,精神萎靡,嗜睡,氣短懶言,脘腹脹悶,納呆食少,畏寒肢冷,腰膝酸痛,惡心嘔吐,皮膚干燥瘙癢,浮腫,泄瀉或大便不爽,尿少或尿閉,舌質(zhì)淡胖,苔白,脈沉細(xì)弱。治宜溫陽散寒,通腑泄?jié)帷?/p>
方選真武湯合大黃附子細(xì)辛湯加減:制附子、干姜、白芍、白術(shù)、黃芪、大黃、茯苓、杜仲、牛膝、半夏。若大便次數(shù)多,大黃應(yīng)改制用;浮腫甚,加桂枝、豬苓;納呆,加雞內(nèi)金、砂仁。
查看更多關(guān)于中醫(yī)治療紫癜的方法是什么的相關(guān)常識>>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fā)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jié)節(jié)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jié)節(jié)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xù)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fā)嚴(yán)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jié)節(jié)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jīng)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