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滑胎)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病因有哪些
妊娠初期,孕酮的主要來源是妊娠黃體。高濃度孕酮對增大的子宮起著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對早期妊娠的支持十分重要。當孕酮低時,即可造成習慣性流產。
1、體內孕激素水平低下,干擾早期胚胎發(fā)育,從而發(fā)生流產。據臨床研究表明,反復流產婦女中黃體功能不全可高達23%~67%,是造成反復流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8周后黃體功能逐漸被胎盤取代,如在孕8周前切除黃體,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習慣性流產。
2、排卵前卵泡發(fā)育異常,雌二醇分泌不足。在子宮內膜增生期,由于卵泡分泌雌二醇不足,致使子宮內膜發(fā)育遲緩。排卵后,由于卵泡發(fā)育而來的黃體分泌雌二醇的功能仍末得到改善,使孕激素不能充分作用于子宮內膜,更加重了子宮內膜發(fā)育不良,致使胚胎著床受到障礙而致流產。有學者檢測到反復流產中黃體功能不全患者卵泡期和黃體期雌二醇水平偏低,或孕激素和雌二醇比值低。
3、雌激素受體和孕激素受體含量不足:研究發(fā)現反復性早期流產患者增生期子宮內膜的雌激素受體含量和(或)分泌期子宮內膜的孕激素受體含量均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證實激素是通過受體發(fā)揮作用,激素和受體任一方面減低或功能異常均會導致激素效應的減低,即子宮內膜發(fā)育異常。對反復流產合并有黃體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應先改善卵巢功能,增加雌激素的分泌;或先補充外源性雌激素,提高子宮內膜組織中的受體含量,改善內膜的反應性,才能使孕激素發(fā)揮生理效應,保證子宮內膜正常發(fā)育成蛻膜,避免發(fā)生再次流產。
4、卵泡刺激素是人的大腦合成和分泌的,它可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排卵,是卵泡成熟不可缺少的激素,其釋放與黃體功能也有密切關系。在黃體期有缺陷的月經周期中??砂l(fā)現卵泡刺激素水平偏低。卵泡中期的卵泡刺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卵泡成熟不充分,即使足量的黃體生成素也不能使黃體功能正常,造成黃體缺陷,故卵泡刺激素偏低是流產的原因。這種卵泡刺激素的不足,可能與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分泌異常有關,因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的脈沖頻率增加,使黃體生成素脈沖頻率增加,使卵泡刺激素分泌減少。另有研究發(fā)現,表現為卵泡刺激素升高的卵巢貯備下降也可在反復流產中起作用。可能由于在高卵泡刺激素時,卵泡功能下降,卵巢反應損傷,導致卵巢激素下降。卵泡刺激素高可發(fā)生在不同的年齡,因此即使是年輕的反復流產婦女也有卵泡刺激素高的可能性。即月經周期第3天,卵泡刺激素大于等于每升10個單位時,再次流產的可能性增加。故對反復流產患者應于卵泡早期常規(guī)檢測卵泡刺激素。

- 友情鏈接:
- 習慣性流產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