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社交恐懼癥診斷標準
與西方人相比,我國人是特別愛面子的,致使有些人患有社交恐懼癥。領(lǐng)導(dǎo)對下級最常提出的忠告是要注意影響。家丑不可外揚,是我們大家都極力遵守的信條。然而,父母和長輩又往往不尊重晚輩,甚至當(dāng)眾丟他們的臉。
父母和師長往往忽視對孩子們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生下來不久就交給祖母或外祖母撫養(yǎng)的孩子,這一點尤其嚴重。很多人還不懂得,從小到成年,一個人只有經(jīng)常與同齡人相處,人格的健全成長才有保證。孩子們只有在與同齡人相處的過程中,才能學(xué)會獨立而不依賴他人,自尊而又尊重他人。
幾乎完全在父母或老人身邊長大的人,不是任性、蠻橫不講理或看不起別人,便是依賴、怯懦而孤僻,也許二者兼而有之??傊?,不能平等待人,不會社交?,F(xiàn)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每一個家庭都住在封閉式公寓的單元房子里,很少與同齡人游戲的機會。這種情況值得引起大家重視。
社交恐懼癥多起病于青春期,只有少數(shù)起病于20歲以后。有多種多樣的癥狀表現(xiàn)形式。除個別病人外,癥狀只出現(xiàn)在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而獨處時則沒有社交恐懼癥癥狀。
常見形式之一,是在一對一的社交場合下產(chǎn)生強烈的不安,而與一群陌生人(如在街上或公共場所)混在一起時并無恐懼或只有輕微的緊張。發(fā)作厲害時伴有頭暈、惡心、震顫等。嚴重者拒絕與任何人(除家屬外)發(fā)生接觸,不能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完全把自己跟朋友孤立起來,無法上學(xué)和工作。
有的人害怕社交時會臉紅,而實際上病人并不容易臉紅。有人害怕在社交場合下會暈倒、或打嗝或放屁等,以致回避讓交。
- 友情鏈接:
- 社交恐懼癥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