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高發(fā)的慢性病,其發(fā)病與情緒、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guān)。因其癥狀表現(xiàn)復(fù)雜,有些病人常以咳嗽、哮喘、心臟病等收治,不但增加了病人的身心痛苦,而且延誤了病情。專家建議,要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對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誤治。
中醫(yī)對本病早有認識和記載,認為本病屬于中醫(yī)“吞酸”、“嘔吐”、“郁證”、“反胃”、“氣噎”等范圍。這類病人主要表現(xiàn)有胸骨下燒灼感,胸膈滿悶,暖氣頻作,咽緊不利,有梗塞感,反酸,反食,甚或胸背脹痛,吞咽難下,嚴重時氣塞胸中,膈咽不通。胸骨下燒灼感(俗稱胸骨下燒灼感),是GERD的主要癥狀,中醫(yī)對胸骨下燒灼感,一般責之于郁熱傷及陰分,或素秉營陰不足;若脾胃虛,元氣不足,使心火、相火、七情郁結(jié)之火從中焦逆乘上焦,客于膻中,即李東垣所說的陰火上乘:若胃中濁氣與陰火相結(jié)合,反流至咽部而吞酸,胃熱,胃寒均可引起反酸,胃熱上壅,胃脘多灼熱,胃寒則厥氣上逆,食已吞酸,胃脘冷痛,肝郁氣滯或肝郁化火,橫逆犯胃,也可吞酸。筆者觀察到胸膈痞滿,暖氣頻作與咽不利、咽如梗常同時并見,往往暖氣后胸痞得減,咽部舒暢,異物感可消失。氣塞胸咽在《諸病源候論》中稱為氣噎,“寒氣填于胸膈,故氣噎塞不通,而謂之氣噎,令人喘悸胸背痛”,“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因此,中醫(yī)將該病分肝胃郁熱、肝胃不和、痰濕內(nèi)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5個證型,分別用左金丸、疏肝散、溫膽湯、理中湯、啟膈散加減治療。
查看更多關(guān)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guān)常識>>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jié)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yīng)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jié)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zhuǎn)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結(jié)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炎
- 腸易激綜合征

-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方法 |
-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 |
- 胃食管反流病飲食 |
- 胃食管反流病專家 |
- 胃食管反流病醫(yī)院
-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指南 |
- 胃食管反流病癥狀 |
- 胃食管反流病檢查 |
- 視頻 |
- 胃食管反流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