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積水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yī)網
腎積水是指腎盂腔內因為積尿而擴張的一種病癥,主要是尿液從腎盂排出的時候受到阻力,從而造成腎內壓力加大,致使腎盂腎盞擴張,腎實質萎縮,導致腎積水的發(fā)生。它的形成與泌尿系受到阻塞有直接的關系。一般膀胱以上部位梗塞可以直接影響到腎臟,并且腎積水發(fā)生也比較快,此時僅有一側腎臟受到影響;假如膀胱以下發(fā)生梗塞,那么腎積水的發(fā)生就會比較慢,但此時很容易損害兩側的腎臟。在治療方法上較好是針對病因對癥治療,去除導致梗阻的主要因素,腎積水基本上就可以得到緩解,病情也會得到控制。有些腎積水在現(xiàn)代醫(yī)學無法確診病因時,或者久治不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中醫(yī)辨證論治分型治療,腎積水中醫(yī)治療的療效是很好的。
認為本病多屬于脾腎陽虛,水濕不能運化;或者因為砂石的梗阻,影響到水液的運行;或者因為濕熱灼傷津液,致使氣化不利、水道不暢而致病。有時,因為水液聚積的部位有所不同從而會有相當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但是此病產生的原因大體上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溫化水液而致病。水液的停聚可使陽氣虛損,而陽氣虛損就不能溫化水飲。我在臨床上把腎積水分為四型,即濕熱蘊結型、氣滯水停型、脾虛濕阻型、腎虛濕停型。雖然分為四型,但大多數的腎積水患者都是因為陽虛不能溫化導致的。所以在治療本病上大多數是采用溫陽利水、健脾補腎為治療大法的。我們的中藥處方通過100多例患者的臨床驗證,得到了滿意的療效。這個處方通過引經藥物的滲透功能,能有效地作用在病灶部位,使得梗阻部位得到擴張,積水漸漸排出體外,解除了壓迫,從而達到痊愈。
處方如下:黃芪50g、桂枝20g、黨參20g、白術20g、云苓30g、淮山藥20g、扁豆20g、熟附子10g、川斷30g、淫羊藿20g、巴戟天20g、大黃5g、澤瀉15g、薏米15g、滑石(包煎)15g、車前子(包煎)30g、金錢草30g、熟地20g。
上方為腎積水的主方,如果分型為濕熱蘊結型者,去熟附子10g、熟地20g,黃芪減少至15g即可;如果分型為氣滯水停型,則可加一些疏肝理氣的藥物即可,比如佛手15g、烏藥12g、青皮6g等。
查看更多關于腎積水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