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是食道癌手術后很常見的癥狀。一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后,患者就會很緊張,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發(fā)熱都需要處理的。
正常情況下,一般在手術后3天內(nèi),體溫可以輕度升高,但幅度在1.0℃左右,出現(xiàn)在術后24小時以內(nèi)的發(fā)熱,常常是由于代謝性或內(nèi)分泌異常、低血壓或輸血反應引起,臨床上習慣稱之為“術后吸收熱”,是機體的一種正常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患者體溫多可恢復正常。
但如果出現(xiàn)高熱癥狀、或發(fā)熱持續(xù)不退,就需要積極的尋找原因了,很可能是出現(xiàn)了感染。如果是切口感染,就需要檢查切口局部有無紅、腫、熱和壓痛的典型體征,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是否升高。對于切口化膿的患者,可以取切口分泌物涂片或培養(yǎng),明確致病菌,選用敏感的抗菌素進行治療。
總之,對于食道癌術后發(fā)熱的處理,應該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做有針對性的處理和治療。采用電化學介入配合粒子支架技術,治療早中晚期食管癌,效果十分顯著。電化學介入特別適合錯過手術治療食管癌患者,年老體弱合并癥多的患者,也十分適用。運用電化學介入治療食管癌,從患者口腔通過一根很柔軟的電極導入腫瘤組織,使腫瘤及其周圍組織發(fā)生化學變化,直接殺滅腫瘤細胞,使腫瘤迅速縮小,食管隨即變得通暢,患者進食不再困難。治療過程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即使是體質虛弱、伴有合并癥的患者也可以承受,并且完全避免了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療食管癌最理想的方法。
電化學介入技術使用范圍廣泛,即使是賁門癌、食管癌患者已經(jīng)進入中晚期,或者因為年齡偏大、合并癥多、體質虛弱、以及由于生理缺陷無法接受手術或其他治療方式,仍可運用電化學介入技術進行治療。采用電化學介入技術治療后,食管癌患者食管堵塞部位已變得比較通暢,在這種狀態(tài)下,放置粒子支架就達到了殺滅殘存癌細胞、遏制腫瘤生長、防止食管再次阻塞的目的。所以粒子支架技術,是配合電化學介入治療之后的一項重要有效的治療措施,既可以撐開食管腔,使食物順利通過,又減少了放療的副損傷,使食管癌、賁門癌的治有療安全、有效、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