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腫瘤能徹體治愈嗎
時間:2015-05-19來源:求醫(yī)網
髓內腫瘤因其部位特殊,周圍被“脆弱”的、損傷后不易恢復的脊髓包圍,治療方法選擇上存在著一些分歧。一些學者主張起源于髓內膠質的腫瘤應以放射治療為主,如有的作者認為手術以活檢確立診斷的程度為宜,放療為較好的治療方法。那么我們該怎么治療才能徹底治愈,下面為您做出介紹。
脊髓腫瘤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鑒于室管膜瘤以膨脹性生長為主,腫瘤與鄰近脊髓組織分界較清,為髓內腫瘤中最有希望治療性切除的一種。室管膜瘤MRI常表現(xiàn)為實質和囊性兩部分組成。前者為腫瘤存活部分,也是手術切除的重要部分。由于周圍脊髓水腫部分在T2加權象也呈高信號,故T2異常信號要比實際的腫瘤;而且室管膜瘤為富血管性腫瘤,因此手術時應特別注意。
星形細胞瘤多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腫瘤與鄰近組織多分界不清,除個別具有假包膜者外大多都難以完全切除。李有忠等報告17例脊髓髓內腫瘤中4例星形細胞瘤僅1例完整切除。
脊髓脂肪瘤來源不清。腫瘤多位于軟脊膜下,部分外生性生長,在髓內浸潤性生長與脊髓缺乏明確界限,難以完全切除,應分塊切除減壓。雖不能治療全切,術后神經癥狀也可緩解。
血管性腫瘤髓骨少見,占髓內腫瘤的1%~3%。多位于胸段和頸段。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脊髓背側,并可同時合并小腦部的血管性腫瘤。故對此種病變在行頸段MRI或CT檢查時,應把小腦納入掃描野,以便同時檢出小腦部的血管瘤。脊髓內血管畸形無并發(fā)癥時可不表現(xiàn)癥狀。
脊髓內腫瘤手術時操作細致輕柔頗為重要,即使輕微損傷也能造成其節(jié)段以下的嚴重功能障礙。為確保手術成功應特別注意的技術要點:
1.主前根據(jù)臨床特征及MRI、CT(CTM)、椎管造影對病變性質及范圍盡可能作出精確估計。
2.脊髓背側切開:在脊髓背側膨脹最明顯處雙極電凝止血后先銳刀切開脊髓2mm~3mm,通常腫瘤實質部分位于脊髓表面下1mm~5mm。探清病變界限,界限清者多具有菲薄的包膜或假包膜,與脊髓組織連接不緊密,易分開,應力爭完整切除;反之腫瘤呈浸潤性生長,對此,應將能辨清的腫瘤組織盡量分塊切除,盡可能縮小腫瘤體積,以期最大限度地改善神經功能,勿追求徹底切除而損傷脊髓,殘余腫瘤組織可結合放療等補救。必要時行顯微鏡下手術,但是界限不清者腫瘤組織多與正常脊髓組織交織在一起,即使在顯微鏡下也很難分清完整切除。
3.仔細雙極電凝止血,保持視野清晰,有利于辨認腫瘤邊界,防止術后連連。應緊貼腫瘤壁電灼供應腫瘤血管。電壓不宜過大,以免灼傷脊髓。瘤床出血用冰鹽水或稀釋雙氧水棉片輕敷,勿用鉗夾止血。
4.髓內腫瘤并發(fā)囊變或脊髓空洞者多位于腫瘤上下端。其內通常含有蛋白質豐富的黃色液體,推測可能由腫瘤組織產生,囊壁為神經膠質組織造成。手術應將囊腔敞開引流于蛛網膜下腔,勿切除囊壁。
5.腫瘤完整切除者通常能嚴密關閉硬膜囊。否則應沿腫瘤原始長度縱行切開脊髓背側,硬膜敞開充分減低,一般不放引流,防止腦脊液漏及繼發(fā)感染。
上面就是為您介紹徹底治愈治療的方法,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妨使用下這些方法,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患有疾病還是要第一時間的到醫(yī)院進行系統(tǒng)的檢查,這樣才可以對癥下藥。希望這些對您可以有所幫助讓您早日遠離病魔。
查看更多關于脊髓腫瘤能徹體治愈嗎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