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痙攣癥的西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yī)網
一、治療
1.激素:目前普遍認為用ACTH或口服類固醇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尤其是對繼發(fā)性患者。但本療法的缺點是容易復發(fā),易引起感染、高血壓和電解質紊亂。當診斷確立時,應盡早使用激素,但活動性感染除外。目前尚無標準的治療方案。
(1)ACTH:的用量是25U/d,肌內注射,4~6周為一療程。還有的作者認為,ACTH的劑量可以增大,40~80U/d,1次或分2次肌內注射,療程4~6周,可重復數個療程。如獲得控制則在6周后代以口服糖皮質激素,而后逐漸減量,在2個月之后完全撤除。
Rikonen用ACTH治療分兩組觀察大劑量(120~160U)×6周和小劑量(20~40U)×4周兩組無顯著差別,認為以小劑量短療程較安全為理想。ACTH或皮質激素停藥后部分患兒可能復發(fā)。近年強調使用ACTH前要注意有無巨細胞病毒感染存在。治療前已存在先天性小頭畸形,智力低下,典型腦室周圍鈣化現(xiàn)象,脈絡膜視網膜炎者,應高度懷疑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可能,應盡快停藥改用抗癲癇藥。
(2)長效激素:目前,還可采用長效激素-確杜先針,治療嬰兒痙攣癥,同樣能獲得良好療效。方法:先用每天維生素B6 0.1~0.4g肌內注射,連續(xù)7天;后用確杜先針劑0.015~0.025mg/kg肌內注射,1次/d,連用10天后改為隔天1次,用10天,再減量為每周2次用10天,最后每周1次共2次,之后完全停用。
此間仍同時合并用維生素B6。并根據病情選擇抗癲癇藥,如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和丙戊酸鈉。
2.抗癲癇藥:常用硝西泮(硝基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丙戍酸鈉等。但不應將此類藥物與ACTH或皮質激素并用,因可能產生拮抗的可能性。
3.大劑量維生素B6:維生素B6是谷氨酸脫羧酶的輔酶,能催化谷氨酸生產GABA,有遏制受體興奮性及阻斷神經節(jié)突觸傳導作用。采用50mg/(kg d)維生素B6靜脈滴注(10~14)天,對IS的完全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4.尚有人采用生酮飲食療法。
5.手術治療:(1)腦皮質病灶切除術;(2)前顳葉切除術;(3)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 (4)大腦聯(lián)合切斷術;(5)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6)癲癇的小腦電刺激療法。經過各種治療無效患者還可接受微創(chuàng)分離型腦起搏器植入術,效果顯著。
二、預后
本病征預后很差,發(fā)作持續(xù)存在的兒童,5歲時通常轉變?yōu)槠渌愋偷陌d癇。68%的隱源性及15%的癥狀性病人完全緩解。32%的隱源性及85%癥狀性病人有智力低下和有其他類型癲癇發(fā)作。30%的癥狀性病人可進展轉變?yōu)長ennox-Gastaut綜合征。
查看更多關于嬰兒痙攣癥的西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