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科在針灸時的常遇到情況的處理
時間:2014-12-24來源:求醫(yī)網
我們對針灸科的針灸治療都不陌生,可能還有些人是見證過針灸治療的。在我們對針灸科之針灸時會出現情況不了解時。有人認為會使用針灸治療的人真帥,真了不起。其實,施針人在施針時也是可能出現異常情況的。
以下介紹在針灸時的常遇到情況的處理:
一、暈針暈針
是在針刺過程中病人發(fā)生的暈厥現象。
1、處理: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仰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 、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或采用急救措施。
2、預防:如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虛弱者,應先做好解釋,消除對針刺的顧慮,同時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建議采用臥位,選穴宜少,手法要輕。若饑餓、疲勞、大渴時,應令進食、休息、飲水后再予針刺,醫(yī)者在針刺治療過程中,要精神專一,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神色,詢問病人的感覺,一旦有不適等暈針先兆,可及早采取處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滯針
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病人則感覺痛劇時,稱為滯針。
1、現象:針在體內,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若勉強捻轉,提插時,則病人痛不可忍。
2、處理:若病人精神緊張,局部肌肉過度收縮時,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用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的緊張。若行針不當,或單向捻針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并用刮柄、彈柄法,使纏繞的肌纖維回釋,即可消除滯針。
3、預防:對精神緊張者,應先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注意行針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單向捻轉,若用搓法時,應注意與提插法的配合,則可避免肌纖維纏繞針身而防止滯針的發(fā)生。
以上就是關于針灸科在針灸時的常遇到情況的處理的詳細介紹,除了以上介紹外,也會出現其他狀況的。如彎針:指進針時或將針刺入腧穴后,針身在體內形成彎曲,稱為彎針。這種需要情況要求醫(yī)者進針手法要熟練,指力要均勻,并要避免進針過速、過猛。選擇適當體位,在留針過程中,囑患者不要隨意更動體位,注意保護針刺部位,針柄不得受外物碰撞和壓迫。
查看更多關于針灸科在針灸時的常遇到情況的處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