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總醫(yī)院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東部、朝陽路旁,是一所設(shè)備先進、科室齊全、服務優(yōu)良、集醫(yī)教研防于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yī)院。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醫(yī)院庫 > 民航總醫(yī)院 > 醫(yī)院資訊 > 巧用中藥治凍瘡
巧用中藥治凍瘡
時間:2012-10-25 14:28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凍瘡是冬季多發(fā)疾病,癥見局部皮膚發(fā)涼,出現(xiàn)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片,按之柔軟,嚴重時出現(xiàn)水皰,破裂后形成糜爛或潰瘍。遇熱后自覺癢、灼熱感及疼痛,給人的身心和工作帶來很多痛苦和不便。中醫(yī)認為,凍瘡主要由寒冷之氣所傷,系陽氣不達、陽抑血凝、經(jīng)脈澀滯、血行不暢而成,治療方法應以寒者溫之、結(jié)者散之,采用溫陽通絡、活血化瘀的中藥,效果較好。
治法一:樟腦25g,海螵蛸10g,凡士林150g,調(diào)成膏狀,外敷潰瘍瘡面。對于頑固型凍瘡可配合內(nèi)服中藥治療,處方:黨參9g,黃芪15g,附子6g(先煎),桂枝9g,當歸9g,丹參9g,陳皮6g,患部寒涼顯著者加干姜6g,炙甘草6g;血瘀證顯著者加桃仁紅花各9g。
治法二:取當歸12g,桂枝12g,淫羊藿12g,姜黃12g,細辛9g,生姜4片(后下),水煎服,每天1劑。隨證加減:伴畏寒怕冷者加附子6g(先煎)、巴戟天9g,鹿角霜9g;伴氣血兩虛者加黨參12g,黃芪12g;伴凍瘡潰爛且久治不愈者加白蘞12g,肉桂6g,黃芪6g。
治法三:取黃芪15g,當歸15g,川芎12g,丹參15g,吳茱萸12g,生姜4片(后下)、赤芍12g,白芍12g,雞血藤15g,透骨草20g,水煎服,每天1劑。本方適用于面色無華,神疲肢倦,氣短懶言,手足冰涼,舌淡苔簿白,脈浮數(shù)者,以及患處起水泡,破潰糜爛流液,遇冷則癢痛加劇者。
治法四:取紫草100g,蘆根100g,加水ml,煎至ml后,濾出煎液,使煎液自然冷卻至不感燙手為宜,浸泡患處,每天3~4次。
治法五:取冬瓜皮100g,川椒20g,肉桂20g,加水ml,煎至ml,待水溫自然降至不燙手時,浸泡患處,每天3~4次。
治法六:取紅花30g,石菖蒲50g,以60℃以上的白酒浸泡,7天后過濾藥液,以藥液涂于未潰爛之凍瘡處,每天3~4次。
治法七:取桂枝50g,紫蘇50g,加水煎煮,浸泡患處,每天3~4次。
治法八:新鮮桔皮3~4個,生姜300g,加水ml,煎煮30分鐘,連渣取出,浸泡并用藥渣蓋過患外。
治法九:取夾竹桃葉50g,加水500ml,煎水浸泡患處,注意有潰瘍時禁用此方。
治法十:山楂去核搗爛,敷于患處,用紗布包3天,對于復發(fā)性凍瘡有很好的療效,注意有潰瘍時禁用。
治法十一:甘遂、甘草各9g,加水ml,煎液熏洗患處。
治法十二:用桂附煎,即桂枝20g,紅花20g,附子20g,荊芥20g,紫蘇葉20g,加水ml,煎液浸泡患處,并用藥渣揉搓患部。
治法十三:二烏茴香酒:川烏30g,草烏30g,小茴香30g,樟腦30g,紅花20g,桂枝15g,酒精浸泡一周,以藥酒揉搓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