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可入肺顆粒物)

城市PM2.5的治理方法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的主要構成部分。PM2.5就是其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能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北京已經成為國內數(shù)一數(shù)二的重污染城市,國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霧霾相抗爭,那么城市PM2.5的治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專家指出,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fā)絲粗細的1/20,被吸入人體后會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fā)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城市PM2.5的治理方法:
PM2.5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車污染,特別是冬季和初春,北方植物的自凈化作用幾乎為零,很多水面結冰,水域自凈化能力也很低,必需采用人工的方法來處理。取暖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經濟發(fā)展離不開電,因此減少污染源的方式面臨較多的問題。
控制尾氣排放
提高汽車排放標準,控制汽車尾氣排放,尤其是以柴油為燃料的機動車。積極發(fā)展公交導向型城市交通,推動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居民出行對機動車的依賴,從而降低燃油消耗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PM2.5等空氣污染物,也是世界各國大城市對于PM2.5的治理普遍做法。
采取水噴霧系統(tǒng)
灰霾主要集中于相對濕度較低的天氣,特別是冬春季,雨后和潮濕的天氣則大幅緩解。對大氣增濕成本低、效果好,采用噴淋和噴霧的方法可以水冼空氣,達到PM2.5的治理目的。
主要的治理方法采用水噴霧系統(tǒng),其構造方式如下:
1、布置PM2.5、PM10、TSP監(jiān)控網,布置風速、溫度、濕度等氣象監(jiān)測網(可采用現(xiàn)有監(jiān)測網)。
2、在廣場、小區(qū)、天橋、路燈、高層建筑區(qū)域架設噴霧設備,噴霧設備可以采用荷電水霧方法。景觀區(qū)域采用霧粒粒徑可調的設備,水霧平均粒徑從5μm-50μm可調,粒徑越大,耗能越小,粒徑20μm以上時采用自來水壓力即可實現(xiàn)噴霧。
3、噴霧設備裝載GSM、CDMA等無線數(shù)據(jù)控制設備和GPS等空間定位設備,對噴霧量、粒徑、噴霧影響范圍等實現(xiàn)控制。 4、建立區(qū)域的計算控制系統(tǒng)和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通過合理的程序自動控制,編造人工影響模型。
這兩種最直觀實用的方法對于城市PM2.5的治理能起到顯著的效果,但是這畢竟只能是小范圍的限制PM2.5,并不能治療,因而還需要國家對防控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

- 友情鏈接:
- PM2.5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