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可入肺顆粒物)

PM2.5產(chǎn)生的主要來源
PM2.5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搜索熱點關鍵詞,給人們帶來嚴重的生活影響。201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首次認定PM2.5具有致癌危害,由此PM2.5受到各級環(huán)保部門的高度關注,本文為您介紹PM2.5產(chǎn)生的來源。
霧霾已成為我國的一種常見天氣,據(jù)統(tǒng)計PM2.5的含量占到霾總量的2/3,而在非浮塵霾天時,比例高達80%-90%,是造成灰霾天氣的罪魁禍。PM2.5(Particulatematter)是對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固體顆?;蛞旱蔚目偡Q,又叫細顆粒物或入肺顆粒物。
PM2.5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有機碳化合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其它常見的成分包括各種金屬元素,既有鈉鎂鈣鋁鐵等地殼中含量豐富的元素,也有鉛鋅砷鎘銅等主要源自人類污染的重金屬元素。這些顆粒粒徑小,質(zhì)量輕,懸浮于空氣的時間長,傳播距離遠,并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zhì),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從而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PM2.5產(chǎn)生的來源主要有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種:
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土壤揚塵(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海鹽(顆粒物的第二大來源,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植物花粉、孢子、細菌等。自然界中的災害事件,如火山爆發(fā)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塵暴事件都會將大量細顆粒物輸送到大氣層中。
人為源
人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動源。固定源包括各種燃料燃燒源,如發(fā)電、冶金、石油、化學、紡織印染等各種工業(yè)過程、供熱、烹調(diào)過程中燃煤與燃氣或燃油排放的煙塵。流動源主要是各類交通工具在運行過程中使用燃料時向大氣中排放的尾氣。
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轉(zhuǎn)化而成。而這些氣體污染物往往是人類對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燒造成的。在發(fā)展國內(nèi)家,煤炭燃燒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應的主要方式。沒有先進廢氣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顆粒物的來源。燃燒柴油的卡車,排放物中的雜質(zhì)導致顆粒物較多。
在室內(nèi),二手煙是顆粒物最主要的來源。顆粒物的來源是不完全燃燒、因此只要是靠燃燒的煙草產(chǎn)品,都會產(chǎn)生具有嚴重危害的顆粒物,使用品質(zhì)較佳的香煙也只是吸煙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為臭味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適用于金紙燃燒、焚香及燃燒蚊香。但是炒菜5分鐘,PM2.5增加20倍系誤讀。
我國目前已開設針對PM2.5產(chǎn)生的來源多方面加以控制、限制,多種節(jié)能減排措施實施,但是這種靠天才能緩解的霧霾何時能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尚需要長期而艱苦的控制。

- 友情鏈接:
- PM2.5地方信息